三国演义第三回读书笔记|三国演义关于孙权的读书笔记

2021-09-20 │ 读后感作文

  一、孙权生平:

  孙权(182年12月22日-252年),字仲谋,三国时期吴国的开国皇帝。

  公元229-252年在位。幼年跟随兄长孙策平定江东,孙策英年早逝,孙权继位为江东之主,他仁贤用能、挽救了江东危局,保住了父兄基业。

  建安十三年(208年),孙权与刘备联盟,大败曹操于赤壁,天下三分局面初步形成。

  建安二十四年(219年)孙权偷袭刘备的荆州成功,使吴国的领土面积大大增加。

  章武二年(222年),孙权称吴王,建兴七年(229年)称帝,建立吴国。

  252年病逝,享年71岁,庙号太祖,谥号大皇帝。

  二、孙权成长:

  孙权在小时候便跟着哥哥转战各地,见过世面,而且他又很爱读书,历史、文学各方面都广泛涉猎,这使得孙权初步具备了文韬武略。

  正所谓知识改变命运,机会给又准备的人。加油读书吧!读万卷书,行万里路!

  孙权有着开朗的性格,也很能容人-----培养孩子的情商吧,孩子成功的决定性的因素之一!

  ”为了让弟弟早日成材,孙策让他去做了一个县的县长,这时的孙权只有十五岁。孙权很能干,孙策也是个好哥哥(家长)

  今天的家长朋友也要让孩子早日当家,接受必要的历练。

  三、临危受命稳固江东:

  公元200年四月初四,孙策死,临终时,孙策将孙权托付给了张昭,然后又将印信交给了孙权,现在大任已经落到你的肩上,你自己好好努力吧。”孙策死的时候也很年轻,年仅二十六岁。孙权也没有辜负哥哥的希望,在二十七岁时联合刘备在赤壁大战中大败曹操,奠定了自己的霸业。

  四、龙图霸业纵横捭阖-----《榻上策》:

  能臣鲁肃。他对于孙权就好像诸葛亮对与刘备一样,他也曾经像诸葛亮在《隆中对》中那样为孙权分析过天下大势,名为《榻上策》:“现在的汉朝已经无法恢复元气了,但是曹操也很难短期内将他清除。现在将军您最重要的是安定自己的后方,以便对抗曹操。稳固自己的领地之后,再等待有利时机,四处征讨,最终将长江两岸广阔的领地据为己有。到那时便可以称帝号令天下了。

  五、剿抚山越稳固后方:

  孙权听从了鲁肃的谋略,开始稳固江东,适时地出击,扩充领地。孙权集中兵力终于解决了山越人的问题,后方得以彻底稳固,这为他下一步对外用兵奠定了基础。

  六、攻灭黄祖占领夏口(显现了孙权的知人善任):

  解决山越人之后,孙权开始进攻割据在长江上游的江夏太守黄祖。208年,黄祖部将甘宁因不受黄祖赏识,而投奔孙权。孙权知人善任,待他如同旧臣,甘宁于是提出划江而治,二分天下的战略目标战胜了黄祖后,孙权将夏口纳入了自己的版图。

  七、赤壁大战三分天下:

  在孙权踌躇满志地想继续进兵荆州时,曹操却领兵南下,在他之前进入荆州地界。孙权联合刘备共抗曹操,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赤壁之战。同时尽力联合暂时寄居荆州的刘备,共同抗击曹操,然后再寻机夺取荆州,奠定帝王大业。以后孙权的行动基本上是按照鲁肃的计策施行的。鲁肃又提议孙权将周瑜请来商议。周瑜回来之后力主抗曹,这坚定了孙权的信心。刘备和江东终于联合起来做抗曹的准备。周瑜领兵出击,在赤壁和曹操的军队遭遇,周瑜采纳了大将黄盖的计策,用苦肉计取得曹操的信任,说要投降曹操。然后用十艘战船装满柴草、油脂,用火攻烧掉了曹操大营。曹操败走华容道,狼狈北撤,损兵折将,死伤过半。赤壁一战,曹操大伤元气,三国鼎立局面基本上形成。

  年仅27岁的孙权就成为顶天立地的英雄,成为一方霸主!

  八、智胜关羽谋夺荆州:

  虎女不嫁犬子-----骄傲的关羽

  白衣渡江:吕蒙和孙权依照计策行事,等吕蒙回来后,孙权便派了一个无名的儒将陆逊去接替吕蒙的职位。

  陆逊到任之后,马上给关羽写了一封信,信中极力地吹捧关羽,说他神勇无敌,自己仰慕已久,请以后有机会多多指教。关羽见信后便信以为真,放松了警惕,就像吕蒙他们预料的那样,将荆州的兵力大部分都调到襄樊助攻去了。孙权最后还是将关羽父子抓获,开始不想杀关羽,但众人一致劝说,最后将关羽父子斩首,荆州到此全部夺回。

  后来人们便用“过五关、斩六将”来形容成就,而用“败走麦城”形容一个人的失败和挫折。(“过五关、斩六将”的故事为虚构)

  千万,万千,不可骄傲自满也!

  九、彝陵之战力挽狂澜:

  陆逊火烧了替关羽报仇、发兵来攻的刘备八百里连营,最后使刘备连病带气死在了白帝城。

  曹丕为了增强对江东的遥控,要求孙权将自己的儿子送到魏国都城做人质。孙权始终不肯,总是找借口推辞,最后曹丕以此为借口,说孙权心不诚,于是发兵攻打江东。孙权为了对抗曹丕,又派人向刘备请求和好,刘备此时也无法收回荆州,为了集中力量治理好后方,也同意了。

  没有永远的敌人,也没有永远的朋友,二者是可以互相转化的。

  生子当如孙仲谋!

  在和曹操激战的时候,孙权亲自乘船观测敌情。曹操手下大将以为是来挑战的,就想出击,曹操则认为是孙权来观察军情的,不准出击,只是增加了防备。孙权观察完了,命令回本部大营,还命人奏乐助威。曹操见孙权竟有如此过人的胆略,江东的战船井然有序,很是惊叹:“以后生儿子就要生个像孙权这样的,如果都像刘表那样的儿子,连猪狗都不如。”

  十、真正的草船借箭:

  一次,孙权又乘船到曹操军营前来刺探军情,曹操命令放箭阻止。孙权所乘大船的一边因为满是羽箭,船开始倾斜,孙权立即命令将船掉头,这样另一边也很快射满了箭,船又平衡了,孙权这才下令回营。

  十一、开发江南:

  发展外交,近似于今天的改革开放。

  在开展军事、外交活动和扩大地盘的同时,孙权注重发展生产、富国强兵。

  孙权为扩大势力,曾于黄龙二年(公元230年),遣将军卫温、诸葛直将甲士万人,浮海求夷洲、亶洲”,吴军势力达到了夷州(即台湾岛),揭开了大陆与台湾交往的历史序幕,孙权还进一步巩固了对交州的统治,积极派人与徼外的扶南(今柬埔寨)、林邑(今越南南方)诸国建立友好关系,以后,又派交州刺史出使南洋诸国,与印度建立了外交关系。

  十二、沟通夷洲(台湾):

  根据可靠记载,到了三国时代,台湾明确称为夷洲。三国时的吴国立国于江南,领域包有会稽及东南滨海地带,和海外的关系极为密切,造船事业与海上交通的发达都超过了前代,所以孙吴政权对于海上经营颇为注意。

  十三、经略辽东:

  首先,是开辟了江左直通东北地区的海上交通。

  第二,孙权对辽东的经略,加速了江左与东北地区经济文化的交流。

  可以说,如果没有孙权,南部沿海不会有后来的繁荣。是孙权促进了中国的全面发展(之前的中国,信奉得中原者得天下)

  十四、孙权成功原因:

  1、读万卷书书,行万里路。形成文韬武略

  2、知人善任,任贤用能。周瑜、鲁肃、吕蒙、陆逊.....

  后记,看过少年英雄孙权:家长的育儿经会有升华吧!

  孩子们自己的成长路也会自己来选择吧!

三国演义第三回读书笔记|三国演义关于孙权的读书笔记

查看更多读后感作文相关内容,请点击读后感作文
推荐访问:三国演义孙权 三国演义孙权人物分析 三国演义中孙权的故事 三国演义孙权故事情节 三国演义孙权主要事件 三国演义孙权人物形象 三国演义孙权简介 三国演义孙权图片 三国演义孙权性格特点 三国演义孙权读后感 新三国演义孙权扮演者 三国演义孙权外貌描写 三国演义读书笔记 三国演义孙权的故事 三国演义中的孙权 三国演义孙权事迹 三国演义中孙权的事迹 三国演义孙权主要事迹 三国演义孙权人物介绍